
《陀地驅魔人》影評-東方版康斯坦汀,融合多樣元素超越《盂蘭神功》
相較去年的《盂蘭神功》,張家輝今年的《陀地驅魔人》Keeper of Darkness包含了更多元素,除了靈異,還有參雜了懸疑、愛情、搞笑諸多橋段,取材更豐富多元,雖然也因此犧牲掉一些驚…
如有試映、邀稿、合作等需求, 歡迎來信:[email protected]
相較去年的《盂蘭神功》,張家輝今年的《陀地驅魔人》Keeper of Darkness包含了更多元素,除了靈異,還有參雜了懸疑、愛情、搞笑諸多橋段,取材更豐富多元,雖然也因此犧牲掉一些驚…
「近墨者黑」,說明了環境像是一個大染缸,會日漸影響人的心智。「蚱蜢,原是一種綠色生物,但只要在黑暗中群聚、成長,就會因為變形機制而逐漸變黑、變凶暴成恐怖蝗蟲,藉此奪取更多食物,甚至吞噬同類,而人類也是如此…。」這是電影《蚱蜢》簡介的其中一段文字,也是整部片想傳達的寓意。
特務片的套路其實很制式,看那些特務出生入死,只為了一個目的,所以任何一部特務片皆難逃此窠臼,好比《不可能的任務:失控國度》Mission: Impossible – Rogue Nation,或今年上映的《金牌特務》、《麻辣賤諜》,無論主角是男是女,不管劇情如何演變,結局都一樣;特務片彷彿是一道數學證明題,先有結論,至於如何去證明這個結論,則端看導演箇中功力。
基於一種膜拜的心態,經典作品往往會受到眾人青睞,驅使影界人士有意進行翻拍,像是《德州電鋸殺人狂》、《屍變》、《左邊最後那棟房子》和《月光光心慌慌》等經典恐怖片,紛紛推出翻拍的版本。不過翻拍經典恐怖片,不代表也能複製當年的經典,《鬼哭神嚎 惡靈15》正是如此,依樣畫葫蘆,仿得其形,卻掌握不了神髓。
自從美國發生 911 事件後,「反恐」瞬間變成電視劇跟電影的熱門題材,老美一窩蜂的拍攝,產量驚人,不可勝數,《倒數行動》Survivor雖然不是搶在第一個拍的,不過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部反恐電影。
《蟻人》Ant-Man這部片,我想得分成兩部分來談,一是剔除關於漫威的種種,單純的把它當成是一部英雄電影進行論述,另一部分則是無可厚非的得與整個漫威英雄系列電影做討論。
《人形蜈蚣》的海報標語上寫著三個標語:「喪盡天良、毫無慈悲、徹底絕望。」把人串成蜈蚣這點子很天才,也很變態,確確實實符合這三個標語,不過當我看完鬼才導演凱文史密斯的《人型海象》,我徹底改觀了!《人形蜈蚣》賣弄有創意的殘忍手段,所帶來的恐懼充其量是表象,真正能直達人內心的恐懼,是《人型海象》。
由史提夫卡爾配音的《神偷奶爸》主角格魯,這回也讓配角小小兵扶正,升格成男主角,發展成前傳電影《小小兵》The Minions,風格依舊維持歡樂氛圍
頗有好評的《舞棍俱樂部》,時隔三年後,由原導演史蒂芬索德柏的得力助手Gregory Jacobs執導,拍出續集《舞力麥克:尺度極限XXL》,我不諱言,這部片失了原導演史蒂芬索德柏該有的水準。
2015上半年度,上映許多部動作強片,有兩部堪稱經典,開創全新格局,其中一部是馬修范恩的《金牌特務》Kingsman。《金牌特務》之所以能別開生面,最大原因在於它顛覆了許多被視為經典的特務片
瘋狂麥斯睽違多年,出了續集,這回史蒂芬‧史匹柏也再度將他的恐龍搬上大螢幕,侏羅紀第四部作品《侏羅紀世界》於焉誕生。史蒂芬‧史匹柏從導演身分轉為執行製片,由科林‧特雷沃羅出任導演,導演雖然換人,仍保有相當濃厚的史蒂芬‧史匹柏個人風格。
熊麻吉在沒換導演的情況下,推出續集《熊麻吉2》,不意外的依舊是大開一些尺度無上限的玩笑話。雖然大部分笑話都跟美國文化息息相關,充滿各式的美式幽默,所幸翻譯部分很盡責,臺灣觀眾多半還是能聽懂,至於能不能戳到大家的笑點就見仁見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