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96分鐘》96 Minutes,由《狂徒》導演洪子烜執導,以臺灣高鐵為題材的災難動作驚悚電影,在臺灣勇於挑戰黑道、校園、靈異和愛情之外的題材,打破舒適圈,絕對要先給予鼓勵,畢竟要拍災難動作片這類題材,預算肯定不能太低,否則質感會顯得非常廉價,很容易讓觀眾出戲,而《96分鐘》的拍片成本高達一億多新臺幣,雖然資金不像好萊塢電影那般雄厚,動輒上億美元,可以呈現令人讚嘆的高質感,不過至少《96分鐘》光憑這些資金,在特效、道具或佈景,所營造出來的體感,已經有不錯的效果,幾位主演林柏宏、宋芸樺、王柏傑、李李仁、姚以緹、蔡凡熙、李銘忠等人,演技也都在線,它幾乎可以算是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,但號稱災難動作驚悚電影,實際上沒有大場面,主軸放在推理與驚悚的部分,而且很可惜的是,深究劇情內容的話,仍是有差強人意之處,關鍵在於誤解了電車難題的設定,主角林柏宏面臨的危機,不是真正的電車難題那種兩難的抉擇,所以他道德上根本不必內疚,不必內疚也就不用在結局自我犧牲來贖罪,但《96分鐘》硬是要讓他成為悲劇英雄,太過刻意顯得矯情,肇因在於劇本一開始的設定就有問題。
《96分鐘》電影劇情分析
災難來臨,強調選擇營救多數的價值觀
開場的李李仁受訪的那句台詞:「我們不是英雄,只能選擇挽救多數的生命」,看得出來這句台詞是電影的主旨,《96分鐘》一直在強調,面臨危難時,只有兩個選項時,該怎麼選?但就是這句台詞,令我馬上出戲,原因不是因為很像大部分國片經常犯的毛病,對白太過生硬,這種毛病看多了,已經無感,所以真正會出戲的原因,在於李李仁這句話,變相承認他放棄少數的生命,但這10年來有仔細看那些政府官員或局處首長接受訪問或備詢時,幾乎不太會有人這麼直接地坦承錯誤,要不答非所問,要不當眾說謊,要不靜默微笑,以拖待變,會用很官僚的方式去硬拗,以保住他們烏紗帽為首要目標。從《96分鐘》拆彈時講述的那些術語和物理知識,看得出來電影是想走寫實路線,但第一句台詞就破功了,這句話應該改由記者的口中詢問會比較符合現實,記者問說:有人質疑你們選擇挽救多數的生命,放棄少數的生命,您怎麼看?」李李仁回答:「我們是依照專業的評估,做出最合理的選擇。」用專業來當背書,比較貼合現實官員會講的話,而且一樣有提「選擇」二字,緊扣主題。
電車難題與兩難的抉擇
《96分鐘》以「選擇」為主題,許多人認為電影劇情如同「電車難題」的選項,所謂電車難題是指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提出的道德倫理學問題,大致內容是一輛行駛中卻無法剎車的列車,眼前有五個人被綁在行進的軌道上,無法逃離,若不拉動操縱杆改變列車的行進軌道,列車將會碾壓他們,但若拉動操縱杆改駛另一條軌道,軌道上也有一人被綁著。你可以什麼都不做,袖手旁觀,列車會為按照原本的路線碾壓這五人,但如果為了救下這五人而主動拉下操縱杆,則有另一個人會因此喪命,是你的話會怎麼選?很顯然,電車難題是一種兩難的選項,冷眼旁觀讓五個人在你眼前被輾斃,或者為了救下這五人,犧牲較為少數的一個人,陷入矛盾的糾結,而這個矛盾的套路非常適合用在小說跟影視劇本當中。因為小說家葛林(Graham Greene)的墓誌銘寫道:「會吸引我們目光的是事物危險的邊緣、誠實的小偷,軟心腸的殺手、迷信的無神論者。」講白話一點,誠實的小偷,軟心腸的殺手、迷信的無神論者這三種人有一個共通點,那便是矛盾,因為他們的內心衝突,導致會陷入兩難的抉擇,小說家葛林認為這才是作品吸睛之處,而電車難題正是一種兩難的延伸。
沒有明確選項與後果,算不上電車難題
《96分鐘》開場的李李仁那句「我們不是英雄,只能選擇挽救多數的生命」,可以看出編導他們想反映出電車難題的核心價值觀,如果選擇犧牲一條人命,拉動操縱杆救下五個人,那勢必要面臨後續內心的愧疚,以及來自被犧牲者的家屬責難,然而,《96分鐘》電影前半段那場戲院和百貨公司的選擇,實際上根本不算是電車難題,主角林柏宏與李李仁受到歹徒來電威脅,如果他們拆除眼前戲院的炸彈,那麼就會引爆百貨公司的炸彈,要他們選擇犧牲自己,被炸死在戲院,救百貨公司的人,或者堅持拆掉炸彈,導致百貨公司的炸彈爆炸,傷及更多無辜?我相信腦袋清楚並且有正常邏輯思維的人,都會選眼前的炸彈,因為當時歹徒只憑一通電話,是要怎麼相信他的話?說不定百貨公司根本沒炸彈,也說不定他是故意講出這種話逼主角不敢拆炸彈,要害他們被炸死,所以主角面臨的狀況,根本不是電車難題那種要犧牲多數或少數的問題,而是當下要如何判斷那通電話的真偽?何況如今詐騙電話猖獗,正常人都不會相信,因此,林柏宏與李李仁也沒得選。很遺憾的是,百貨公司真的有炸彈,造成重大傷亡,林柏宏因此內疚而暫離崗位,這是讓我出戲的第二個點。電車難題是要讓主角有兩個明確的選項可以選,而且選擇後的後果,當事人要清楚可見,但當時讓為難主角的點不是兩個選項,反而是要如何辨別那通電話內容的真偽,所以主角按照原本的任務,順利拆掉他們得知的那顆炸彈,至於藏在百貨公司的那顆,他們在案發前完全不知道,算不上是他們的責任,他們已經盡責解決眼下的危機,百貨公司那顆炸彈則是歹徒另外的詭計,林柏宏根本不需要內疚,這種聖母心氾濫的角色,很難引起共鳴。
《96分鐘》結局悲劇英雄強行催淚,但毫無說服力
《96分鐘》的後半段,林柏宏因為內疚想贖罪,拖著重傷的身軀,決定在高鐵上拆除炸彈,看得出來他這次想要犧牲少數人,去救多數人,彌補當年百貨公司炸彈的事,了卻他的心結,電影試圖把他塑造一位悲劇英雄,催人熱淚,可惜由於一開始電車難題的設定錯誤,我根本不認為林柏宏這個角色有需要內疚,甚至用生命贖罪,以至於這樣的結局,對我來說完全無感,甚至覺得不合理,就像是寫論文用了錯誤的辯證方式,最後得出的結論也無法讓人信服。不過,還是要稱讚一下導演洪子烜導的武打動作很有看頭,但總在人物的行為上,有無法忽視的bug,《96分鐘》蔡凡熙、李銘忠的作案動機太薄弱,他們真要報仇,應該是找元凶而不是執法人員,就連他的前作《狂徒》裡的吳慷仁也是,說話反覆,邏輯完全對不上,我記得有一幕是吳慷仁拋上林哲熹,忽然又回來怪林哲熹丟下他,我想說這在演哪齣啊?非常矛盾,這就像《角頭-鬥陣欸》喜爺派人處理掉哈達後,KO桑找他談判,喜爺很無奈說他不是不願意談,是其他角頭立場太堅持,他才出此下策,但一開始喜爺找上其他角頭喬建案時,裝傻不願讓利,才導致今天這個局面,所以喜爺對KO桑的說詞,邏輯上根本是說不通。電影裡一旦出現這種行為、動機、言行前後難以自圓其說的角色,會讓覺得編劇是在硬拗或想不到更好的解法才產生矛盾,這很容易毀掉一整部片。
好萊塢動作電影推薦
《會計師》影評
《無痛先生》影評
《劫命救護》影評
《玩命關頭8》影評
《紳士追殺令》影評
《機密特務:阿蓋爾》影評
《忍者龜:變種世代》影評
《玩命online:雙槍對決》影評
影評人昆汀涂FACEBOOK
影評人昆汀涂Instagram
《96分鐘》96 Minutes電影預告及資訊
《96分鐘》電影預告
《96分鐘》電影資訊
《96分鐘》96 Minutes
題材:犯罪片/動作片/驚悚片
上映日期:2025-9-05
片長:118分鐘
片尾畫面彩蛋:有一段
發行公司:麻吉砥加
出品:華影國際影藝
出品地區:臺灣
語言:國語
IMDb分數:7.0
豆瓣電影評價:
導演:洪子烜
編劇:洪子烜
演員:林柏宏、宋芸樺、王柏傑、李李仁、姚以緹、蔡凡熙、李銘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