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」的由來!新聞記者電影推薦

大家應該都有聽過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」這句話!今天9月1日是記者節,這個節目是為了表彰記者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設立的,來自於 1933 年中國《江聲日報》的報社主編因針貶時事而得罪政府,慘遭羅織罪名槍決,霎時各界輿論譁然,政府擔心事情越鬧越大,在當年的 9 月 1 日頒布《保護新聞工作人員及維護輿論機關》命令,藉此保障新聞媒體從業人員,隔年將這天訂為「記者節」

 

 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」這句話!今天9月1日是記者節,這個節目是為了表彰記者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設立的,來自於 1933 年中國《江聲日報》的報社主編因針貶時事而得罪政府,慘遭羅織罪名槍決,霎時各界輿論譁然,政府擔心事情越鬧越大,在當年的 9 月 1 日頒布《保護新聞工作人員及維護輿論機關》命令,藉此保障新聞媒體從業人員,隔年將這天訂為「記者節」,之後政府撤退來臺灣,仍沿用至今。但是,在臺灣卻流傳一句話: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!」象徵記者的社會地位逐年下降,我覺得會有這句話的肇因,在於網路新聞的興起。

 

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的由來

 

 

紙媒沒落網路興起,需要大量新聞衝高瀏覽量

 

  當傳統的紙媒沒落,人們改變習慣,開始在網路看新聞時,廣告商自然會想把廣告預算改投到網路新聞,而選擇在哪家媒體下廣告的標準,就是瀏覽量。因此,瀏覽量成了媒體的兵家必爭之地!增加瀏覽量,有兩種方式,其一是吸睛的新聞,其二是寫出大量的新聞,以量取勝。

 

  新聞吸不吸睛,取決於讀者是否感興趣,媒體無法完全掌控,處於被動的狀態;能掌握主動權的,只有寫出大量的新聞,賭看看哪條會中。於是,各家媒體開始應徵網路記者,他們無需受過太嚴謹的訓練,有基本的網搜能力即可,大部分都不用外出採訪,只負責在網路上爬文,搜集資料,寫成讀者會感興趣的新聞稿,衝高公司新聞的數量。

 

重質不重量,導致新聞容易出錯

 

  網路記者重量不重質的情況下,加上碰上時事必須搶快,導致有些急就章的新聞稿容易出錯,遂讓記者的地位開始下跌,開始被網友戲稱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」,而且「成也網路,敗也網路」,拜網路所賜,這句話不脛而走,連帶去影響到其他認真的記者。

 

記者的話語權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

 

  不過,大眾的心態有點矛盾,雖然嘴上說著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」,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事情想要曝光,還是得拜託他們口中小時不讀書的記者幫忙,藉由記者的話語權來發聲。話語權是記者的神兵利器,又稱為「第四權」,如水能載舟或覆舟,用得好可以揭發世上不公不義的事,用不好的話,就會誤導群眾或淪為有心人士帶風向的工具。像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這部電影的記者就把話語權用得好,成功揭發出韓國光州事件的內幕,反而這部電影的記者就是濫用話語權,造成反效果:https://reurl.cc/NxOzm6

 

新聞記者電影推薦

 

  雖然臺灣網友很愛用「小時不讀書,長大當記者」這句話來嘲諷記者,但影史上仍有不少關於新聞媒體題材的好電影,值得一看,例如:2014年的《獨家腥聞》Nightcrawler,藉由一名自由記者,採訪過程中不斷墮落、踩線,來揭露新聞界最黑暗的內幕,究竟是媒體嗜血,還是觀眾嗜血?2014年的《驚爆焦點》Spotligh,講述波士頓環球報記者揭露出天主教會性侵兒童醜聞的真實故事,極具正面意義,在當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。2017年的《郵報:密戰》The Post,劇情描述《華盛頓郵報》在五角大廈文件醜聞爆發時,與時間賽跑,積極揭露真相,展現新聞媒體人的道德勇氣。

 

  以下這幾部關於記者的亞洲電影也在推薦名單當中:

 

《目擊者》影評
《失控謊言》影評
《白雪公主殺人事件》影評
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影評

影評人昆汀涂FACEBOOK
影評人昆汀涂Instagram

 

《獨家腥聞》電影預告

 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