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蚱蜢》影評-來自環境的逼迫,挑戰人性的底線

「近墨者黑」,說明了環境像是一個大染缸,會日漸影響人的心智。「蚱蜢,原是一種綠色生物,但只要在黑暗中群聚、成長,就會因為變形機制而逐漸變黑、變凶暴成恐怖蝗蟲,藉此奪取更多食物,甚至吞噬同類,而人類也是如此…。」這是電影《蚱蜢》簡介的其中一段文字,也是整部片想傳達的寓意。

  《蚱蜢》

 

  「近墨者黑」,說明了環境像是一個大染缸,會日漸影響人的心智。「蚱蜢,原是一種綠色生物,但只要在黑暗中群聚、成長,就會因為變形機制而逐漸變黑、變凶暴成恐怖蝗蟲,藉此奪取更多食物,甚至吞噬同類,而人類也是如此…。」這是電影《蚱蜢》簡介的其中一段文字,也是整部片想傳達的寓意。男主角鈴木(生田斗真飾)因未婚妻命喪而混入仇家的組織伺機報復,他所扮演的就是「蚱蜢」,電影裡鈴木不斷的陷入殺手跟黑道的糾葛之中,考驗著他是否會因此沉淪,近墨者黑,喪失本性變成「蝗蟲」。

  除了鈴木,《蚱蜢》裡還有幾位重要角色,會用催眠讓人自殺的「鯨」(淺野忠信飾)、善用刀的殺手「蟬」(山田良介飾)與神秘殺手「推手」。鯨跟蟬行兇的手段,在電影裡恰好一正一反,相輔相成,鯨用催眠術,屬於靜態,蟬用刀,屬於動態,但電影中吸引人目光的不是他們殺人的手法,而是他們兩人的心理因素,鯨擺脫不了過去陰影,蟬則被謎樣噪音困擾,顯然心理方面都有殘疾,像是被上天懲罰般甩不掉,至死方休。

 

  《蚱蜢》整部片就在鈴木、鯨、蟬三人的戲分串起全場,進行一幕幕追殺仇人的戲碼,鯨的罪孽日益深重,鈴木則維持他的本性,而按照以往日本電影的風格,即使環境多險惡,局面多艱難,主角總能維持住最後一絲的人性,不失熱血,因此,鈴木會不會由蚱蜢變成蝗蟲,對日本電影浸淫日廣的觀眾,應該早在一開始就能得知答案。導演運用三個重要角色串起整個故事,可惜鈴木與鯨、蟬兩人並無實質互動,且電影裡的鋒頭反而被鯨、蟬行兇的英姿搶去;鈴木這個角色除了是整個故事的發端之外,似乎也只是讓導演說教而存在,所幸《蚱蜢》說教式的對白較少,僅透過神秘殺手「推手」之口簡單說幾句,用蚱蜢譬喻人,用隱喻的方式表達道理,讓人不會感到冗長乏味。

  除了鈴木、鯨、蟬三人,《蚱蜢》整部片角色鮮明,每個人物都有其特色,演得鮮活,讓娛樂性加分不少。不過演得最好的首推鯨,他面對甩不掉的罪孽,故作堅強的眼神,詮釋得太好,即使鈴木在面對殺妻仇人時聲淚俱下的演出,蟬在大雨中送別唯一摯友流出的悲傷,都比不上鯨內斂細膩的眼神。

 

【電影同場加映】
《人型海象》影評
《奧本海默》影評
《芭比》影評
2023十大電影

昆汀涂的粉絲團
昆汀涂的無雷短評Instagram

《蚱蜢》

 

《蚱蜢》電影預告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