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之鄉》改編自台灣同名漫畫的偶像劇,是2021年東森電視發行的戲劇,故事側重在信仰、親情和愛情三大元素,並結合桃園大溪的風土民情,當地人第二個過年「農曆六月廿四日」為背景,與傳統的都會愛情偶像劇明顯不同,能更加了解該地的背景與底蘊,洋溢著文化氣息,十分接地氣。男女主角由李玉璽、項婕如挑大樑,搭配王識賢和李李仁等老戲骨,有顏值有演技,顯然劇組有心要顧及各類的觀眾,在試映完前四集的情況後,《神之鄉》整部戲劇的關鍵劇情勢必會落在王識賢身上,他似乎守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,將自己封閉在象牙塔中,唯獨知曉他真實想法的,恐怕只有神龕中的關聖帝君。
《神之鄉》劇情,華人社會的通病,用責罵掩飾關心
華人社會歷來有一個不甚開明的習慣,很多長輩總不善於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,多半以責罵的方式,來展現對家人的關心,導致世代的隔閡愈來愈深,長輩覺得子女不聽話,子女認為長輩不懂自己,衍生出更多的家庭問題;要長輩放下身段用很窩心的言詞表達真實的情緒,對他們來說似乎太過羞赧,最終只好以責備來掩飾心中的愛,《神之鄉》中的王識賢飾演的夏天龍,很明顯就是這類的長輩,眼睛沒瞎都能看出他內心對夏志薰(李玉璽飾)舐犢情深,外在的態度卻完全相反,滿口盡是苛刻的言詞,簡直不像親人,而是仇人,這就是《神之鄉》的關鍵點,尋常父子間並不該有如此的互動,兩者之間勢必曾經發生過某一事件,從劇中來看夏志薰全然不知道父子關係失和原因何在,而且除了夏志薰,夏天龍幾乎與全家失和,因此夏天龍心中的秘密便成了本劇最吸引人的關鍵。
《神之鄉》取景,大溪不是只有豆干而已
除了親情,《神之鄉》全劇95%以上皆在大溪取景,對當地的信仰與文化有深刻的描寫。提到大溪,多數人腦海中第一浮出的印象九成是「豆干」,好比提到嘉義,下意識便想起火雞肉飯,屏東萬巒則是豬腳,由於台灣人對大溪與豆干的連結早已根深蒂固,因此《神之鄉》將重心放在大溪其他道地的文化,令人耳目一新,如被俗稱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的農曆六二四關聖帝君遶境儀式,還有精湛的木雕藝術和美食月光餅,以及劇中展現夏志薰與夏天龍父子情的陀螺文化,那顆百斤大陀螺更是亮點,並藉由項婕如飾演的「台北俗」Youtuber,用外來者的身分引領觀眾進行一場屬於大溪的文化巡禮,參訪百年廟宇普濟堂、老街和古道等諸多名勝古蹟,有助於宣傳大溪的觀光。
《神之鄉》題材,神將關平的來歷
《神之鄉》中,屢屢提及六二四當日扛神將的儀式,也是劇情的主軸之一,由於普濟堂祀奉的神衹為關聖帝君,為了出巡時更添神威,需要開路的先鋒官,隨侍在側的關平與周倉無疑是最佳人選,關平在正史《三國志》記載中是關公親子,在小說《三國演義》的描寫則是義子,一生戎馬隨關公征戰,大意失荊州後,最終父子二人敗走麥城,不屈戰死,而周倉只出現在《三國演義》中,正史毫無隻字片語記載,小說裡他落草為寇,隨黃巾賊揭竿起義,其後投奔關公,聽任調遣,在得知關公關平戰死後,隨即自刎,後人感念兩人忠義,便讓他們隨侍關公兩側,共享信眾的香火祭祀,在關公神像旁的提刀者,正是周倉。關平隨父親關公一同被神格化,在信眾心中地位非凡,因此,足以挑此大任者,在轎班中勢必會被視為一種殊榮,在劇中夏志薰為了像王大勇(廖亦崟飾)一樣能扛動神將關平,不斷苦練,想必父子對「信仰」的熱忱,極有可能成為雙方關係破冰的樞紐。
【同場加映】
《AV帝王》劇評
《火神的眼淚》劇評
《鏡文學驚悚劇場》劇評
《富錦街-這條街上的那些故事》劇評
《神之鄉》The Summer Temple Fair預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