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說:傳說中的"我愛一條柴"?)
今天要推薦一款食物,正是江湖上享譽盛名的「我愛一條柴」,不,只是外貌像根柴,其實是新北市三重區三和夜市裡的「香酥棒」!
攤位就擺在三和夜市裡中間的馬路上,只要沒有碰到雨天或老闆有事,基本上都會出來擺攤。口味只有兩種,嚐起來沒有多大差異,只不過芝麻比原味多了一股淡淡的芝麻香氣,均一價20元,六支100元,顯然是買五送一,但只買三支,老闆還是會算50元,如此簡單的數學題目,就不多做演算了。看那一根根的香酥棒,有沒有像電影《黑社會》的「龍頭棍」?
(圖說:《黑社會》的「龍頭棍」,持有它就可以當黑幫社團話事人)
按杜琪峰導演所拍的《黑社會》來論,只要得到「龍頭棍」,就能成為三合會(注:香港黑幫一律統稱為三合會)的領導,當上話事人(注:話事人,意即老大,等同於CEO),那麼手持香酥棒,能否成為三和夜市的話事人呢?當然不行,此「三和」非彼「三合」啊!
再來看這兩根香酥棒的特寫照,看它外型呈現長條狀,是否會聯想倒某一種「頭」?難道是……
沒錯!就是能施展一陽指的「手指頭」。
討論完外觀之後,還是得認真的談論它的口感跟味道,從老闆手中接過香酥棒,趁熱咬了一口,外層的甜味,明顯是糖粉溶解後,附著在外層,而內部嘗起來不只是用麵粉的味道,還加了乳酪,這是最畫龍點睛的地方!麵粉外塗著糖粉,沒甚麼了不起,不過內部加了乳酪,味覺上便豐富許多,乳酪是奶製品,本身有股奶味,且略帶一絲鹹味,能中和外層的甜味,使香酥棒嚐起來不會太甜,而且一口咬開後,乳酪的香氣撲鼻而來,莫道不銷魂啊!至於口感呢?
絕對不是又滑又嫩!「香酥棒」,顧名思義,外表當然是擁有酥脆的口感,內層卻相當柔軟綿密,簡單一句話,外酥內軟,不管是正在換牙,還是老的掉牙,從8歲到80歲,應該都沒有食用上的困難。放心大快朵頤吧!其實「香酥棒」跟奮起湖上賣的甜甜圈(雖說是甜甜圈,但內部有加起司,外表加楓糖,口感也是內軟外脆)有異曲同工之妙,差別在於一個是圓形,一個是條狀物。
最後,做個總結,這次就麻煩《鹿鼎記》的韋小寶:
沒錯,香酥棒真的可以稱霸三重的三和夜市(三和夜市最常被提起的是小楊脆腸,可惜吃過三次就膩),因為這是我至今在三和夜市仍吃不膩的美食。然而,麵粉、乳酪、糖粉,好像都是高熱量耶?注重體態者,還是敬而遠之。
附帶ㄧ提,許多人以為三和夜市鄰近臺北捷運三重國小站,但其實台北橋站才是最近的啊(尤其是離小楊脆腸非常之近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