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劇評】《茶金》 改編4萬換1元被炎上,而歷史真兇另有其人

《茶金》海報

 

《茶金》 改編4萬換1元被炎上,而歷史真兇另有其人

 

 

  《茶金》是2021年11月公視推出的最新戲劇,標榜真人真事編纂,分類上屬於時代劇,如同先前的《斯卡羅》,時空背景是以史實做為基調,這類戲劇的優點是能引領觀眾一窺當時的社會面貌,更了解歷史,而缺點則是在某些事件如果魔改,容易遭致批評,不尊重史實。《茶金》在連續兩週拿下收視冠軍後,卻因改編「4萬元換1元」的歷史事件,慘遭炎上,引發大批網友撻伐,如小粉紅般出征,猶如廣電總局進行思想審查,頓時讓這一部以女性自覺為主旨的作品失焦,簡直是無妄之災,因為歷史上真正該負責的真兇另有其人。

 

253301581_208657338072779_4785034927829246080_n.jpg

 



 

《茶金》詮釋「4萬元換1元」的歷史事件

 

  先簡述《茶金》是如何表達「4萬元換1元」的歷史事件,劇中美方代表表示,「要改變台灣的經濟,最快的方法就是發行新台幣」,行政院副院長回應,「我中華民國堅決反對」,然而在《茶金》小說寫道:「當台灣行政院副院長將幣制改革方案交給美國在台代理領事看後,聽到4萬換1塊,約翰領事拍桌怒罵:『新貨幣這件事,我美國政府堅決反對。』」許多網友批判劇組為何悖離史實並竄改小說本意,且涉嫌幫國民黨洗白,開始出征公視與茶金的臉書粉絲團,開始洗版。首先要釐清一點,《茶金》拍成戲劇後,小說才問世,批評劇組竄改小說本意,不太合理,而且小說是一個假議題,不是網友真正在意的點,因為假使小說也把責任推給美國,一樣會淪為出征的對象,所以網友真正在意的是悖離史實與幫國民黨洗白,至於怎麼去改編小說並不重要,這充其量不過他們是批判公視與《茶金》的其中一項話柄罷了。

 

《茶金》小說黃國華

 



 

《茶金》改編歷史的動機

 

  事出必有因,在釐清「4萬元換1元」的史實之前,可以先思考編劇將責任從國民黨轉嫁到美國的動機是什麼?公視真的是想幫國民黨洗白嗎?我曾有幸看過《茶金》全劇的濃縮片花,得知後續劇情大致上的走向,編劇大致上把國民黨政府定調成顢頇的官員,是劇中主角們的阻力,而來臺美方人士則不滿國民黨政府,對他們把持太多國營事業頗有微詞,屬於改革者,衷心希望美援能發揮最大效益,改善臺灣的環境。基於角色立場的塑造,美方代表既然是積極的改革者,編劇自然會順利成章把「4萬元換1元」的提倡者,易位成美國,國民黨政府淪為不思進取的保守者,這個改編單純是為了對比角色的形象,一邊是積極進步崇尚改革的美國,一邊是墨守成規故步自封的國民黨。只是沒料到為了塑造角色形象卻悖離史實,無意間觸動覺青心中最易碎的一塊。

 

257592018_216144057324107_6100714805829211442_n.jpg

 

 

「4萬元換1元」的史實

 

  回歸到「4萬元換1元」的史實,許多覺青詬病國民黨政府此一政策,導致臺灣物價通膨,苛政擾民,民不聊生,生靈塗炭,但稍微研究當時歷史,會發現國民黨政府還未入主臺灣之時,物價通膨早已發生,根本的原因在於日本在臺灣印鈔的總額大幅提升了!當時二戰末期,1944年日本發行的「臺灣銀行券」,流通的總額是796,080,000,較之1944年的415,554,000,暴增91%,由於市面上流通的鈔票變多,物價不會隨之哄抬嗎?更可怕的是,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年,臺灣通貨膨漲日益嚴重,日本加速印鈔,當時最大面額的鈔票是百元,完全不敷使用,結果竟然從日本運來千元鈔,稱之為「武尊千圓券」,1945年10月日本撤出臺灣時,流通鈔票的總額達到2,897,873,519,是前一年的363%,堪稱是大撒幣,債留臺灣,簡直讓臺灣的物價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,其後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,發行「舊台幣」,取代「臺灣銀行券」,但國民黨政府做錯一件事,就是同等價收兌,這樣等同於必須承擔當初日本狂印鈔票導致物價通膨的沉痾,幫日本收拾爛攤子,1949年進行幣制改革,推出「新台幣」,需要用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,但購買力是相同的,並沒有因兌換而貶值,不過通膨的狀況依舊沒有改善,顯然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留下的殘局束手無策。另外,《茶金》還有提到反攻大陸,不少網友認為臺灣地區不斷運送軍糧出去,做為國共內戰的後勤補給,簡直荒謬,當時臺灣的白米產量因長年戰爭早已短缺,自給都不足,更遑論運糧支援國共內戰的前線,這點可以參照蘇瑤崇所著的論文〈戰後臺灣米荒新探(1945-1946)。

 

237079726_154846290120551_8250788425806929712_n.jpg

 



 

焦土政策,堅壁清野自古皆然

 

  這幾年經常聽到許多人說「臺日友好」,日本是我們的好朋友,怎麼可能會債留臺灣,把臺灣搞到物價通膨,民不聊生?因為此一時彼一時,換言之,就是政客常說的「時空背景不同」,當年日本戰敗,求和的其中一項代價是必須歸還臺灣,自然是百般不願意,所以選擇榨乾臺灣最後的資源,留個爛攤子,絲毫不令人意外,如同有些人住飯店,退房時會帶走一些一次性日常生活用品,搜刮可用的資源,有些人被迫離職,交接時卻刻意擺爛,令後續的人不易上手,這是人性使然。從古自今,此類事件在東西方不斷上演,三國時代18路諸侯討伐董卓,董卓由洛陽西撤長安,離走前清空所有錙重糧餉,放火燒城,榨乾洛陽剩餘的價值,徒留一座破敗的城池給18路諸侯,日本狂印鈔票掏空臺灣的行為,正如昔日的董卓。這種堅壁清野的手法,又稱焦土政策,放棄城池和土地,但不留一絲資源給敵對陣容,1812年的俄羅斯正式用此招,將莫斯科燒成平地,讓來犯的拿破崙大軍討不到便宜。因此,日本留一個債台高築的臺灣給國民黨政府,也在情理之中。

 

237829198_154846240120556_3746245552014827237_n.jpg

 



 

尊重創作自由,無須進行思想審查

 

  最後,關於討論戲劇的改編,究竟要尊重史實與原著,還是尊重改編者創作的自由?答案很簡單,也很現實,只要戲劇越精彩越好看,改動的包容度越大,甚至顛覆原作都沒關係,例如周星馳的《大話西遊》,完全顛覆唐僧的形象,卻成了一部經典電影,鮮少有人為了唐僧罵星爺,反觀《三國之見龍卸甲》,出現曹操之女對抗趙雲的橋段,但由於電影本身評價不高,這樣的魔改歷史自然不會被多數人所認同。按照《茶金》精彩的程度,我認為把「4萬元換1元」的鍋從國民黨甩到美國,是可以接受的,瑕不掩瑜,更何況「4萬元換1元」是誰做的根本不是重點,重點是通貨膨漲,而通貨膨漲是日本撤退時刻意為之。然而,覺青因為本身的政治立場,對於戲劇創作進行思想審查與批判,我完全不認同,此一作為,跟共產黨的廣電總局有何異哉?

 

【同場加映】
《國際橋牌社2》劇評
《火神的眼淚》影評
《AV帝王》影評

 




 

昆汀涂的粉絲團
昆汀涂的無雷短評Instagram

《茶金》海報2

 

【《茶金》Gold Leaf公視戲劇預告】

 

 



 

劇評,公視,戲劇,推薦,好看嗎,線上看,彩蛋,台詞,劇情,Netflix,懶人包,四萬換1元